说实话,模块化这个主题有点大,我一时也不知道从哪里讲起比较合适,通常来说,前端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:html、css、js(javascript),其他的像as(actionscript,flash的脚本语言)、jsp、smarty等等模版类的语法标记我们在此就先略去了,因为不是特别重要。那我们所说的模块化也可以分别当成这三条线去看,如html的模块化、css的模块化,以及js的模块化,这三者我们称为(web)前端模块化,搞清楚这几者的关系,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事情已经很清晰了。
我们单独来讲,我想先从css,因为这是我认为最容易入手且非常鲜明的一块内容。
起初的.css是长什么样的?
/* index.css */ body { margin: 0; padding: 0; font-size: 18px; } .box { background: #333; color: #fff; } .box .list { margin-left: 10px; } .box .list .item { border-bottom: 1px solid #ccc; } .box .list .item:last-child { border-bottom: 0; } .box .list .item a { text-decoration: none; color: #fff; } .box .list .item span { color: red; } .box .list .item a ... { ... }
是不是很熟悉?一个简单的手打的列表模块。
这里存在的问题是:
按照这个顺序写下去,选择器会越写越长,造成书写累赘;
越来越长的选择器容易使我们混淆dom的空间顺序,想象如果有好几个平级的选择器(如.box .list .item a与.box .list .item span),我们可能一时看不出这两者的关系,是父子还是兄弟元素?
维护困难,假设我们需要重构这个box,在.box和.list之间加入一层.wrap,在.item与a和span之间加入一层.block,那简直就是个灾难,我们要谨慎地找到确切的位置,然后再找到所有匹配的、长长的选择器,在合适的位置全部做修改;
我们很难从做到复用,假设我们在另外一个页面也需要这个box,那我们就需要把所有跟box相关的部分复制粘贴一份,而当这个box需要修改的时候,我们可能要重新找出所有用到这个box的地方,然后又是复制粘贴一份——当然,有人说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解决的,我们后面再来讨论这个问题;
……
(欢迎补充css的开发痛点)
事实上我们手打css遇到的问题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:
选择器繁琐冗长;
命名冲突;
层级结构不清晰;
代码难以复用;
问题很多,怎么去解决?由于css的发展很缓慢,在工具上也一直没有进展,导致这些问题,比如上述的第一点,几乎无解。所以问题往往要依赖“规范”来解决。我们先来看代码复用。
要实现代码复用很简单,我们只需要提供一个公共css库,来存放我们的公共样式以及公共模块即可:
/* common.css */ body { background: #fff; color: #333; font-size: 16px; } .box ... { background: #333; color: #fff; ... } .another-box ... { ... }
然后我们在其他的css文件中引用这个common.css,这样就实现了代码的复用,只要是想全局共享的样式和模块,只要在这里添加进去就可以了。
index ...
...
很完美,
——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没错。
这里我们来探究几种情况:
假设我们这个项目非常大,大概有20个页面这么多,那么我们每做一个页面就会往common里面补充3~4个公共样式/模块,那么在这个项目开发完成以后,common的体积可能要比其他css的体积都大;
假设有几个这样的页面,他们本身内容非常少,比如404页面,可能只需要用到少量的公共样式,但是由于考虑到维护问题,我们还是要引入common(单独写样式会使得该页面在common更新的时候无法同步得到更新),这就使得一个页面变得很“重”;
由于common越写越大,它所占用的命名就越多,那么我们在引入common的时候,即使我们页面还什么都没有,但已经默认被占用了很多的命名,使得我们在某个页面的可用命名变少,而且是越来越少;
我们在common中书写公共模块,在具体页面的私有css里书写私有模块,假设现在我们需要全局添加一个公共模块.nice-box,我们发现,这个模块名已经在index.css中被占用了,于是我们试着把名字改成.handsome-box,却又发现这个名字在about.css中被占用了,哦买噶的!
……
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,内心充满了绝望,心想还是转行吧,垃圾语言毁我一生。
我们分析一下,上面这些情况其实重点只有两个:一、冗余;二、污染。冗余是难免的,为了维护牺牲一部分灵活性也是可以接受的,不过我们需要用一些方式来减少这样的冗余,避免让它成为负担;而污染,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,这颗定时炸弹随着项目的增大最终会变成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!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命名规范的重要性了。
这就要求我们用一套合理的规范来约束和组织我们的代码。
编程规范使得我们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维护的。比如针对类名污染制定了命名规范,针对选择器指定了书写选择器所要遵循的规范,等等。这些规范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css的书写,使得项目不至于混乱。网易的NEC是其中一种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。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搜索了解,笔者本身受nec影响较大,所以以下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雷同。
现在我们来试着制定一套css编程规范,来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。
我们规定页面由且只由几种基本结构体构成:框架、模块,以及元件。其他零散的元素,除了是作为模块的辅助类,否则不能独立于这三者存在。
框架是指构成页面的基础结构,它是一个页面的筋骨。我们假设有个页面index.html,它的整体最外围表现为一个class为.g-index的p,然后它由页头(.g-hd)、主体(.g-bd)、页脚(.g-ft)三个部分组成:
index
这样我们就大概能描绘出一个页面的基本轮廓了。紧接着我们来给它补充一些模块。
模块是页面上数量最多,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,它是代码复用的主体部分,是一个个按照功能划分的区域,如导航栏、轮播图、登录窗口、信息列表等等,模块之间相互独立,分布在页面上,嵌在框架的各个位置上,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页面。
还是以index.html为例,我们假设页头有个导航栏模块(.m-nav),主体有个新闻列表模块(.m-news),页脚有个版权声明模块(.m-copy_right):
index
nav
news
copy_right
元件是独立的、可重复使用的,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模块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细颗粒。比如一个按钮,一个logo等等。某种意义上说,它其实可以等同于模块,因为它们两者的区别只是规模不同而已。模块更强调一个功能完整的整体,而元件则更强调独立性。
我们假设这个页面还需要在页头放个logo(.u-logo),在导航栏中放置一个登录按钮(.u-login_btn):
index
nav 登录
news
copy_right
三种基本结构体介绍完,我们回来总结一下。你一定发现了一个现象,在搭建框架的时候,我给框架元素命名用g-开头,给模块命名使用m-,给元件命名使用u-。这是命名规范的一部分,我们使用这三个前缀给相应结构体命名,就是为了更好地标志一个结构体,更好地展示它的功用,这也是我们常说的 语义化 ,同时也能实现隔离作用,起到类似命名空间的效果。
框架的命名以g-开头,一般与页面同名,比如index.html,那框架就是最外层就是.g-index,about.html就是.g-about,以此类推,其他常用的内部结构有.g-hd(header)、.g-bd(body)、.g-ft(footer)、.g-sd(side)、.g-mn(main)等等;
模块命名以m-开头,一般以相对应的用途来命名,比如导航栏m-nav、新闻m-news、版权m-copy_right等等,一般来说模块名是唯一的,而且模块本身应该是可移植、可复用的;
元件命名以u-开头,一般以自身含义来命名,比如u-logo表示一个logo,u-btn表示一个按钮。
那么除却框架、模块、元件的相关命名内容之外,命名规范还有以下几点内容:
命名尽量以缩写的方式,言简意赅地表达,比如用bd表达body,用nav表达navigator等,使用长长的单词显得多余又臃肿;
前缀与名称之间用-连接,而名称之间的若干单词以_连接,组合单词除外,如side-menu;
z-开头表示状态,如z-active、z-succ、z-disabled等等;
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其他开头,但是请尽量将分类控制在少数,因为太多的分类反而造成困惑和不必要的分类开销,其实gmuz就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开发了。
有了命名规范,我们可以对common进行一次改写:
/* common.css */ body { background: #fff; color: #333; font-size: 16px; } .m-nav { ... } .m-news { ... } .m-copy_right { ... }
ok,现在我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“污染”的问题,至少按照命名规范,我们的common构成由原来笼统的一类,变成了现在gmuz四类,变得更加可管理且“没那么容易冲突”了,但是这还远没有解决“污染”。
以下为了方便表述,我们把common.css称为“common”,把对应页面的css,比如index.html -> index.css、about.html -> about.css,称为“页面css”。
这里有个问题需要细致思考一下:模块的属性。理论上讲,一个模块应该是公有或者私有的,假设一个模块它基本只可能在某个页面用,或者我们不打算在其他页面用到它,我们可以说这个模块是这个页面的私有模块,比如文章页里的文章列表模块(m-article_list),以及组成这个模块的列表单元元件(u-article_item),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两者不会在其他页面被复用到了,那么它们其实是已经默认私有的属性,没必要放在common里,直接放在article.css就可以了。这样也可以人为地减少common的体积。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模块既可以存放在common,又可以存放在页面css,那么我们后续在common中添加公共模块的时候,如何避免模块名已经在页面css中被占用的情况?(即上文对common的设计提问的第4点)
我曾经跟一位同事针对“后续添加公共模块可能与其他页面的私有模块命名冲突”的问题进行探讨,最后我们得出两种解决方案:
默认由common管理所有模块,所有模块默认为公共模块,不允许私有模块;
为公共模块单独使用一种前缀cm-来做区分,所有m-前缀的模块都是私有模块。
第一种方案会使得common体积非常大,而且会一直增大,不可取;第二种方案显式地声明模块属性,以此来避免冲突,可取。
于是乎又变成了:
/* common.css */ body { background: #fff; color: #333; font-size: 16px; } .cm-nav { ... } .cm-news { ... } .cm-copy_right { ... }
而我们的私有模块是这样的:
/* index.css */ .g-index { background: #fff; color: #333; font-size: 16px; } .m-nav { ... } .m-news { ... } .m-copy_right { ... }
这样子处理之后,我们的公共模块和私有模块之间的命名冲突就解决了,而且也不会出现“一个还什么都没有页面引用了common之后,许多的类名就被占用了”的情况,因为common绝大部分内容都是cm模块,而页面自己的css里只能拥有私有的m模块。
显然这种方案是可行的,但是我们会多一种前缀,而且还略丑。但就当时的手打css技术来说,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,这个问题就到这里暂算了结。我们解决了问题,但是方法还不够好,后续等我们提及css预处理语言的时候,我们会提出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好,接下来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假设我们已经写完了index页面,接着写about页面,这时候我们发现,原本在index中的一个模块m-news,我们将它归为私有模块,而现在在about中居然也需要用到这一个模块,于是乎,我们重新回到index页面,把m-news模块从index.css转移到了common.css当中,并改名为cm-news,然后回到index页面,把与m-news相关的内容(html、js)都修改成cm-news。这还是在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情况下做的,如果页面多了起来,我们根本没有印象哪个页面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模块,要不要把它提升为公共模块。一个月之后,这个项目一个星期前已经搞定了,现在需要进行后续的开发,加多一个contact页面,然后我们又发现,这页面里用到了一个原本我们在about页面里把它划为私有模块的m-loc,于是乎,我们又走了一遍提升公共模块的流程。。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?根本原因在于,我们无法事先规划好所有的模块,无法在一开始就对一个模块的属性清晰地划分。这个问题也基本算是无解。矛盾在于,我们对模块进行了私有和公有的属性划分,却无法事先掌握所有的模块属性,只能走一步算一步,错了就回来再改改。
解决这问题的办法是,取消对模块的属性划分,所有模块都默认为公共模块,可以随时取用。但是这样就倒退回了我们之前的那种情况,所有的模块都是m-*,且都扎堆在common里,导致common的体积过大,所以这个问题只能到这里为止了。
如何界定一个模块?或者说,怎么样才能把一部分代码划分为一个模块?划分的依据是什么?这是我们接下去要探讨的问题。
我们说模块是一个功能相对独立且完整的结构体,其实这应该是 组件 的概念,我们这里只从css的范围内来探讨模块化,那么模块的定义就可以缩窄到:一个(组)样式相对独立且完整的类。比如:
/* copy_right */ .m-copy_right { color: #ccc; background: #666; font-size: 14px; text-align: center; padding: 20px 0; line-height: 1.8; } /* nav */ .m-nav { color: #ccc; background: #666; font-size: 14px; } .m-nav .u-logo { ... } .m-nav .list { ... } .m-nav .list .item { ... }
原则上来讲,一个css模块应该遵循以下几点要求:
只对外暴露一个类名;
/** * 正确示范,所有模块相关的代码都挂在模块的选择器名下 */ .m-nav { ... } .m-nav .list { ... } .m-nav .list .item { ... } /** * 错误示范,暴露了.m-nav和.list两个类名,污染了空间 */ .m-nav { ... } .list { ... } .list .item { ... }
不影响周围布局:一般情况下,尽量不要使用一个脱离文档流的布局(既使用了float:left/right,position:absolute/fixed的布局),尽量不要使用外边距(margin)。这是为了使得模块更加稳定、具备更高的可塑性;
/** * 正确示范,在common中定义一个模块,在页面css中对模块进行定位和偏移 */ /* common */ .u-logo { width: 100px; height: 100px; } .cm-news { width: 200px; height: 100px; } /* index */ .u-logo { position: absolute; left: 20px; top: 20px; } .cm-news { margin-top: 50px; }
/** * 错误示范,在common中定义一个模块并固定它的位置 */ /* common */ .u-logo { width: 100px; height: 100px; position: absolute; left: 20px; top: 20px; } .cm-news { width: 200px; height: 100px; margin-top: 50px; }
模块尽量设计为方便复用的量级,避免大而全,求精巧;
index
最新文章
文章简介
index
最新文章
文章简介
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的原则第三点,并不只是出于css模块化的考虑,事实上这更适用于 组件化 的设计思路,这在后面讲组件化的时候我们会提到。
css的继承也是很简单的,一般来说是有这么几种方式:
在css中并写两个类,如.cm-nav, .m-nav,我们知道,这相当于让两个(组)类共享一套样式,然后我们再单独对.m-nav进行补充,实现继承和定制;
在class属性里并写两个类,如,这样我们只需要在页面css中单独对.logo类进行补充,就可以实现定制;
在页面css中直接对类进行引用
,然后补充样式,实现定制,如.cm-nav { margin-bottom: 20px; };
……
(还有许多黑魔法,欢迎补充)
第一种在我们这套模式里是不可取的,因为我们的公共模块都是放在common里,不可能每继承一次就上去补一个类;
第二种可取,但是需要多一个近似的类名,不提倡;
第三种又简单又靠谱。
/* common.css */ body { background: #fff; color: #333; font-size: 16px; } .cm-nav { width: 100%; height: 50px; color: #fff; background: #333; }
我们在页面css可以这样用:
/* index.css */ .g-index { background: #fff; color: #333; font-size: 16px; } .cm-nav { width: 1000px; /* 样式覆盖 */ margin: auto; /* 样式增加 */ }
我们在上面讲前缀的时候,提到过一个前缀z-,我们说它可以用来表示状态。一个模块是可以有 状态 的,当然,这里说的不是状态好状态差的意思(模块还成精了~),这里指的是有多种表现形式,我们举例来说,一个弹窗模块m-dialog,它应该至少具备两种状态:显示和隐藏(关闭)。我们用关键字 active 来表示这两种状态,添加z-active类表示显示,不加表示隐藏。如下:
/* index.css */ .m-dialog { display: none; } .m-dialog.z-active { display: block; }
index
这是一个未激活的弹窗,你看不到!
这是一个已激活的弹窗,你看得到!
弹窗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,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按钮,用过bootstrap的人都知道,按钮btn只需要相对应添加几个状态类,就可以有不同的配色方案,应付不同的场景需要,这其实就是我们的z-的含义。z-是很常用的,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模块设计得尽量满足多种可预见的需求,而不是每次都在页面去定制和覆盖基本样式。
到目前为止,我们已经定制了一套基于规范的css模块化生产方式,虽然并不完美,但这却也是一套简单的、零工具、零成本的解决方案,适用于任何项目。
可以看出,我们这里所谓的模块化,其实是规范化的子集,通过制定了一套规范,才产生了模块。所以css的模块化过程其实是css规范化的过程。
事实上,由于css本身并不是一门语言,不具备语言的特性,我们只有借助其他方式和工具,才能达到模块化的目的。而目前为止,我们还只是停留在规范的约束方式上,内容看起来比较low :),没关系,下一节我们会开始介绍【css预处理语言的模块化实践】。要知道,对于早已习惯sass编程的我,也是闷着一大口气好不容易才写到了这里的。。。
想必你也留意到了文中多处提到“手打css”这一说法,其实这只是对传统css编程方式的一种戏称,说实话有哪种编程不是手打的,难不成用脚么?哈哈。但是说实话,有了css预处理,模块化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的模块化,模块化的意义才凸显出来,因为我们所有的思考与努力,机关算尽,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——提高工作效率。
css预处理语言的出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,它直接推进了css的发展,改变了长久以来css的编程方式。
我们来瞥一眼sass:
// index.scss @import './common/normalize'; @import './common/common'; @import './common/mixin'; .g-index { @include m-nav; @include m-news; @include m-copy_right; .g-hd { .m-nav { width: 100px; margin: auto; } } .g-bd { .m-news { margin-top: 20px; } } .g-ft { .m-copy_right { width: 100px; margin: auto; } } }
sass的选择器嵌套写法是不是亮瞎双眼?文件直接导入是不是很方便?还有变量?还能写函数???
下一节,【css预处理语言的模块化实践】我们来看css预处理语言如何使模块化更加美好。
以上就是从css谈模块化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 第一PHP社区 其它相关文章!